100快餐2小时微信_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_400元3小时快餐

濒危动物鳄蜥自然栖息地塑料圈生态特征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6-13

“塑料圈”指代定植在塑料表面的微生物,在介导微生物传播、影响元素循环、改变塑料环境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对濒危动物栖息地塑料圈的生态特征及其潜在影响知之甚少。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对鳄蜥自然栖息地的塑料圈进行了研究,通过扩增子测序、物种互作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在鳄蜥栖息的溪沟采集的塑料、水体、土壤及鳄蜥皮肤拭子样本的细菌和真核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获得以下重要发现:

(1)网络分析发现塑料表面细菌和真核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水体和土壤相比,虽然较低,但它们形成了更复杂、稳定的互作网络,反映了塑料圈具有独特的稳定性维持机制,特别是通过增加物种间的负相关作用及减少生态位重叠以促进群落稳定,这种机制将增强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抵御环境干扰的能力。

(2)基于机器学习的SourceTracker分析发现塑料与鳄蜥之间存在微生物交换,预示着塑料附着的微生物群落可作为包括有害物质在内的物质交换的流动基因库。

(3)功能预测发现塑料表面富集了参与一碳化合物代谢以及促进碳酸盐沉淀的细菌,表明了塑料圈应具有影响鳄蜥栖息地碳沉积方面的作用。

(4)塑料表面的细菌群落比真核微生物群落复杂且稳定,这将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

以上研究结果增加了我们对塑料圈生态学的认识,同时为濒危动物栖息地塑料污染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1 塑料表面细菌与真核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特征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中科院1区,IF = 6.8),博士后谢木娇为第一作者,陈金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项研究由广东省科学院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和广东省林业局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4.116541



分享到